發端于網絡舉報的“奧凱電纜事件”,撕開了電纜行業的一道口子,這個行業的競爭生態也引發了關注。

由于2016年年報未披露完畢,為此新京報記者選取2015年年報作為素材進行分析。據i問財數據,A股主營業務包含電纜的上市公司有47家。在47家電纜行業上市公司中,銷售費用中多包含投標費用,不少在千萬元以上。
與此同時,新京報記者發現,最低價競標是電纜行業流行的競標方式。“一些企業為了中標不擇手段,在中標后,便想盡辦法降低成本,犧牲質量,造成隱患。”有業內人士表示。
有業內人士透露,由于行業的特殊性,應收款回款較慢是行業每年比較頭疼的問題。記者發現,A股電纜行業上市公司,應收款占營收比例高企,47家電纜行業上市公司中,有20家應收賬款占營收比例高于40%,這也造成了一些企業資金鏈的問題。
應收賬款營收占比逾4成電纜上市公司
公司占比
中能電氣145%
紅相電力88%
明星電纜80%
智光電氣74.9%
摩恩電氣63.89%
通光線纜61.36%
中利集團57.86%
中超控股56.82%
合縱科技48.94%
盛洋科技48.39%
北京科銳47.83%
深圳惠程46.49%
匯源通信45.73%
金信諾44.65%
?倒煞44.52%
特發信息42.55%
通鼎互聯42.45%
漢纜股份41.94%
(來自2015年年報,整理:徐偉)
“不肯犧牲質量的公司,競標時很苦惱”
3月21日,奧凱電纜負責人王志偉公開道歉稱,在(西安)地鐵三號線招標過程中,采用低價競標的方式獲取訂單,在生產過程中,為了獲得一定的利潤,降低了成本,造成了產品不合格。
參與招標,是電纜行業主要的銷售模式。2016年下半年,揚州曙光電纜在招股書中提到,電線電纜產品的目標市場主要集中在電力、石化、鐵路、城建、機場等國家重點行業,客戶對產品的安全性、可靠性、耐用性要求高,通常以招標的形式進行采購。
明星電纜也在2015年年報中稱,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采用直銷的銷售模式,主要通過招投標方式和客戶簽訂購銷合同;紅相電力對銷售模式解釋為:公司客戶主要采用招標模式進行采購,而銷售訂單主要通過招投標方式獲得。
新京報記者發現,在A股電纜行業上市公司中,招標費用是普遍存在的一個會計科目。
如太陽電纜2015年投標費用980.77萬元,僅次于同年銷售費用中的運雜費、職工薪酬,位列第三;漢纜股份中標服務咨詢費2048.28萬元,占同期銷售費用的七分之一;中天科技中標費3942.43萬元;亨通光電招標費2335.92萬元;中超控股管理費用中的投標及標書費2639.33萬元。
這些投標費用在了哪里?一位西安電纜從業人士稱,在招標過程中,會涉及標書費、咨詢費等。有些公司甚至會將招標業務外包,因此會產生一定傭金,“招標費并沒有統一的規定,標的大小、種類等也會致使招標費多少不一。”
一位電纜上市公司副總稱,電纜行業進入門檻低,因此企業數量多,造成產能過剩,企業就吃不飽,因此出現了交易中一些不規范的地方。前述西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,“在產能過剩的行業,處于買方市場。賣方議價能力弱。”
據統計,截至2013年底中國電線電纜行業內的大小企業達1萬家之多,規模以上企業就有3794家。
上述西安電纜從業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,低價競標在電纜行業普遍存在。在他看來,這種現象尤為尷尬,如果不是最低價中標,可能滋生腐敗,但實行最低中標價,可能導致偷工減料。“一個企業只有獲得合理利潤之后,才能生存和發展。如果把價格壓低,其自然會從別的渠道想辦法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