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極星售電網 來源:易電在線、晶見等
3月14日,廣東電力交易中心2月電量結算工作已全部完成。根據廣東電力交易規則,2017年執行月結月清,±2%以外的電量,按月競統一出清價格絕對值的2倍考核。該輪結算系廣東電力市場首次執行偏差考核。
據微信公眾號“易電在線(www.yd220.com)”報道,2月份結算,售電公司及大用戶總考核費用6340萬元,其中售電公司總考核費用6270萬元,大用戶總考核費用70萬元。
受到偏差考核的用戶共計77家,占比81%,每個用戶平均被考核費用達到82萬元,直接導致虧損的有18家,最多虧損1452萬元。
報道了6家售電公司的偏差考核結果:

SD03 華潤電力(廣東)銷售有限公司(長協電量843190萬千瓦時,2月競價電量19487萬千瓦時)偏差在3%-4%之間,主要為少部分用戶生產波動較大,但總體偏差情況良好,華潤也有其與高校聯合開發的能效管理軟件。
SD05 深圳能源售電有限公司(長協電量539512萬千瓦時,2月競價電量19487萬千瓦時)偏差控制在1%;其在布局技術支持系統的同時,并對鋼鐵減產等政策作出了及時判斷。
SD11 深圳市深電能售電有限公司(長協電量573500萬千瓦時,2月競價電量16500萬千瓦時)偏差控制在0.95%;據悉,其從早期開始布局軟件團隊與分析軟件,并在將用戶側管理與偏差控制結合。
SD16 卡特售電(長協電量19530萬千瓦時,2月競價電量396萬千瓦時)為2.87%。
SD27 煥發電力(長協電量220556萬千瓦時,2月份集中競價電量2600萬千瓦時)的偏差為1.6%。
SD73 九州售電(長協62000萬千瓦時,2月競價電量43萬千瓦時)為3.6%。
偏差考核實際威力究竟有多大?易電在線在“電力交易的偏差考核威力究竟有多大”一文中有對偏差考核的舉例說明,如果仍有不明白的同學可以參考:
舉一個例子:
假設當月出清價格1毛4分5,A售電公司1月份市場電量:8000萬長協月度電量+2000萬月競電量=1億千瓦時,其中長協電量利潤為1分/千瓦時,月競電量利潤為9分/千瓦時。則1月毛利=8000*1分+2000*9分=260萬元,乍看之下很吸引,月賺兩百多萬,但計算偏差考核之后,實際利潤去到多少?
通過表格我們可以直觀看出,對于一個月電量1億度體量的售電公司,當偏差率控制在-8%至+20%之間,企業才能不賠錢。
當企業負偏差<-2%,每1萬度電,偏差結算需賠付4350元;
當企業正偏差>+2%,每1萬度電,偏差結算需賠付1450元;
當企業負偏差<-25%,偏差結算賠付金額高達上千萬。
這組數據,震撼到你了嗎?統一出清1毛多的價差,等于給偏差考核這把雙刃劍開了外掛,威力直線暴漲。
對于此次偏差考核結果各方所持觀點各異,有專家認為偏差考核應控制5%的免考核空間,這樣就能達到總電量的70%,對于現在初級階段的售電市場來說70%可以說達到及格線,有利于增加售電市場的活力,促進售電公司的發展,而2%的考核太過嚴格,會把大批的小售電公司阻擋在門外。
也有專家認為,考核機制就應該設置的嚴格一些,這樣才能篩選出真正的實力強大的售電公司,才有售電公司存在的價值。
由此看出,售電公司盈利不是那么簡單地事情,“閉眼賺錢”時代結束,真正的考驗剛剛開始!
(本文根據易電在線、晶見、北極星售電網綜合整理。) |